【編者的話 Editor's Update】 最近ETF很夯。但我感覺大家都搞錯了方向。怎麼說呢?基本上,投資分為主動投資、被動投資。「主動投資」,顧名思義就是自己來了!比方說買股票、買基金,這些都是主動投資。而其中,關於買基金,其運作原理是我們選好了一檔基金之後,該基金的經理人會根據市場狀況買進或賣出股票或債券,主動操作,所以也叫做主動投資。那什麼是「被動投資」呢?我們先舉個例:比方說你買了一檔股票,同時期大盤大漲,自己持有的股票卻沒漲,搞不好還跌,雖然你我都知道大盤漲跟個股漲是兩回事,但人家有賺我沒賺,心理總不是滋味,於是乎就有人想說,那我能不能擁有一個大盤?這樣大盤漲,我也漲。這就是ETF的原意:貼近大盤指數的一籃子股票。在台灣,比較知名貼近台灣加權指數 ETF 為:0050、006208,都是追蹤台灣50指數的;0057、006203,都是追蹤 MCSI 台灣指數的。而在美國,則有SPY、VOO、IVV等,都是追蹤 S&P 500 指數的(台灣也有一檔00646是追蹤該指數的)。追蹤指數有什麼好處呢?因為一個好的市場,長期來說,指數是往上的,原因大概是:經濟科技不斷進步,以及通貨膨脹。所以理財顧問如我輩,通常推薦的投資標的以及用來預估報酬率的工具,都是指數型ETF,因為相對比較可估算與預期。那麼有「指數型ETF」就有「非」指數型ETF啦!目前在台灣,最夯的就是「高股息ETF」,比方說0056、00878、00929等。但我們回歸投資的基本常識來看,投資最主要要的是兩樣東西:資本利得(價差),或者是配息,而這兩者,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互相排斥的。我們從一間公司的經營面來看,公司賺了錢,滿手現金,會有兩個選擇:配息給股東,或者是保留盈餘做投資。保留盈餘做投資,公司未來就有賺錢的動力,就會反映在股價上(資本利得);配息給股東,手上現金變少,那當然未來成長的動能就變小。這就是魚與熊掌,不可兼得!所以若有人跟你說,高股息還能有高資本利得,我基本上是打一個問號的。那麼回到投資ETF的初衷,你要的是什麼呢?我們最終要的是錢變多,對吧?只是方式是如何?每個月都配,配給你較高的%數,比較優嗎?或者是你能夠忍耐一段時間,藉由價差獲得較大的資本利得?「我從來都沒聽說過只領利息就會好野的。」就算有,那也就是他本來就富的。所以我說,大家很可能搞錯了方向。但我也不是在說高股